艺术家(按姓氏拼音排序):伊万•巴烈斯特罗斯[西班牙], 陈勇[中国], 刘城荣[中国],苏怡文[澳大利亚], 严超[中国], 赵祎[中国]
2023年9月24日,第三届大西山文化季、北京国际设计周西山森林音乐谷分会场开幕。文化季以第三届跨文化交流研讨会之“跨文化交流与艺术设计西山在地创作”主题沙龙为开幕活动,其同名主题展览同期开幕。第三届跨文化传播研讨会增加了在地创作内容。活动邀请艺术家聚焦于在西山进行在地创作,并举办对谈沙龙分享艺术家的在地创作思想和经验,其在地创作的成果将在主题展览呈现。
这次在地创作活动,共有6位艺术家参与。艺术家们获得的关于西山的介绍资料是一样的,他们在西山实地考察的路线也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生发出来的理念和思想,以及他们创作的方式、手段、材料又是各不相同,展示了与西山文化内涵相同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在谈到举办活动的缘起时,第三届跨文化传播研讨会主题沙龙和展览总策划陈丽军女士说到:“音乐谷是西山文化的新文化,西山有如此丰富的自然和文化遗存,我们当代的人和过去的人应该有一个对话。当代的人去体会和了解过去的文化之后,进行一个反馈。这个反馈的方式就是创作,是以艺术家作品的方式来体现的。“ 西山在地创作展呈现的这些作品是当代人和西山文化的一种跨时空和跨文化的交流。在谈到作品中的西山的中法文化内容时,她补充说:”在大西山的中西文化交汇历史上,有许多中法文化的传奇和故事,产生过优秀的人类文化成果。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法文化的痕迹。从某种意义说,我们在这里做跨文化传播研讨会以及在地创作是对西山的跨文化交流历史的一种延续。”
展览策展人、艺术家刘城荣讲到:北京西山作为一个地域概念,蕴含了跨文化的基因。人与在地的关系,在西山更多地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其中的中法文化内容赋予了这种关系更多的维度与表达模式。这是一次跨文化的艺术交流,艺术家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来自不同职业。活动的组织者采取了更开放的方式,就是只在最重要的两个环节“人”和“场域”作了选择,其它的元素,包括作品主题、形式、材料、制作工艺等,都交给艺术家自由选择。这些自主的选择过程就呈现了艺术家的艺术全部。这是最鲜活的在地感受,这是地域生发的真诚作品,是艺术家最真实的西山印象。
主题沙龙的学术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曹晓玮博士讲到:从专业学者的角度看,“跨文化”艺术展览的开拓为历史、文化、艺术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展览与研究相辅相成——展览的举办不断推动研究,研究成果更促进学术水平,开拓出更加高层次的“跨文化”艺术展览。这次的西山在地创作,体现了不同文化间的交往,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在中国本土所遗留下来的物质和艺术的文化印记,展示跨文化交流的各个层面,体现了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共生同存的历史脉络。艺术家和部分参展作品

伊万•巴烈斯特罗斯 [西]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伊万是建筑设计师、视觉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国际预科客座教授。1974年出生于西班牙马德里,伊万将自己定义为乐于了解不同文化的富有创造力的世界公民。2001他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 ETSA获得城市规划设计学位,2006年在伦敦建筑协会(英国)的设计研究实验室计划 (AADRL) 获得硕士学位。2008年被Jurgen Mayer H.选中前往德国斯图加特进行为期9个月的前沿设计与建筑研究。2012年他来到北京,曾任职于几家中国公司,2016年在北京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在他 20 年的建筑设计专业经验中,他赢得了多个奖项。与此同时,自 1998 年以来,作为一名活跃的视觉艺术家,他的作品在世界多个城市展出,其中包括如古巴的哈瓦那、马里的巴马科、美国德州圣安东尼奥以及中国北京等。2017年起在中央美术学院国际预科班(CAFA IFC)任教,担任空间工作室老师,在帮助中国学生申请国外建筑、室内设计、景观或舞台设计相关领域的著名艺术与设计院校。他教授并帮助中国年轻学生了解与适应西方的生活与学习方式,这些经验使他对中外在创意领域的教育方法的差异有了一定的了解。
《远征》(伙伴) 60x80cm
系列名称:Series Co-Creation.co
陈勇是自由艺术家。工作生活在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主要创作涉及装置、数字绘画、影像等。他的创作理念是用当代的材料和手段表达观念和思考。他对当代的科技手段和材料的应用与转换感兴趣,认为使用它们进行创作可能会获得超越我们惯性经验的感受。

艺术家、策展人刘城荣工作生活在北京,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工艺美术系装饰艺术专业(主要学习金工首饰、雕塑创作)。具有多年景观雕塑类项目经验。2017年创立麦壳金属创客空间,进行金属工艺的实验与实践。作品强调多向性、综合主题性及具体情境、空间、场域的生发、在地性,常通过材料工艺的组合来使作品透出考究的气质,表达观念的同时也体现对场所、万物一种自然的尊重。其创作涉及雕塑、装置、生活美学等领域,参加多个大型展览。他还作为受邀艺术家与美术馆合作向公众提供创作和美学体验课程。
苏怡文(Yvette Stride),澳大利亚艺术家和教育家,目前在中国北京生活和工作,在北京国际学校 (ISB) 教授艺术。她拥有昆士兰科技大学美术学士学位、南十字星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艺术),以及专业潜水教练协会(PADI) 的水肺潜水员教练认证。曾为许多机构工作过,多年担任教练和水下摄像师。 她的艺术作品创作主要是对知识的追求,研究生活的神秘面如何体现在现实中。梦幻世界在她异想天开的艺术作品中变成了现实。来自自然世界的生物、宽阔的曲线、汇集的空隙和类似楔形文字的再次出现,成为她视觉符号体系的一部分。她沉浸于工作室工作、教学纪律和沉思实践中的艺术敏感性中, 她的目标是在开始创意过程和协作时平衡逻辑和直觉的力量。 她的艺术实践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和装置。 严超,独立艺术家/艺术教育工作者,工作生活于北京。 他的绘画用抽象的形式将当代审美和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他以油画的方式绘出中国水墨般的流动感。艺术家意在描绘心灵具象的东西,而在画面却是抽象的视觉呈现。这种视觉呈现具有东方式的幽微细腻,兼具成熟的艺术语汇。他的作品让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意味,是他多年以来关注中国文化的艺术实践的结果。 在艺术创作以外,他还积极参与艺术教育以及公益工作。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非遗讲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艺术关注艾滋病项目特邀艺术家;宋庄艺术发展基金会常任理事、中山“艺术未来”国际青年艺博会总策划。他是保时捷、民生银行、金茂府地产项目、浙江遂昌旗山在地艺术项目等众多机构的特邀艺术家,北京国际车展设计大奖赛评委。他的作品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重庆、台北、台中、福冈、首尔、巴黎、柏林等地的艺术机构展览。其作品被海内外多家机构和收藏家收藏。 赵祎是北京服装学院首饰设计专业副教授、首饰艺术家,现居住工作在北京。2003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获得硕士学位,2009年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任访问学者,2011年受邀赴荷兰Marzee珠宝画廊国际营学习,2017年参加国际珠宝历史学人课程培训。在教育领域,她获得过多项北京和全国表彰,参与主持过多项重要首饰设计研究项目;在首饰设计领域,她在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获得大赛奖项,并致力于中外首饰设计的文化交流活动。她的首饰设计作品,让传统媒介有机地推陈出新,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的个人生活构建动态的、积极的联系。
她还在一些组织和机构中担任角色,包括:中国传统首饰艺术品委员会委员、“青年设计100”青年设计师培养计划提名导师、艺术8“智慧之手”中法青年手工艺交流项目提名导师、Marzee国际首饰毕业展提名导师等。
艺术家:赵祎[中国]
作品名称:福蛋系列
材料:鹌鹑蛋 鸡蛋 大漆 银 钢丝
形式:吊坠
尺寸:4*2.8*2.8cm(小);5.8*3.8*3.8cm(大);
2023
跨文化交流和艺术设计
西山在地创作艺术展
策划:陈丽军
策展:刘城荣
艺术家 (按姓氏拼音排序) :伊万•巴烈斯特罗斯[西班牙], 陈勇[中国], 刘城荣[中国],苏怡文[澳大利亚], 严超[中国], 赵祎[中国]
执行团队:Piper Kule 冬子 阿昌 芳洲
展期:2023.9.24-10.6 11:00-16:30
地点:音乐谷吉他空间
如何参加活动
1. 参观免费,需预约报名。
2.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加本次活动。
3. 了解详情或咨询请关注西山森林音乐谷公众号:
1. 活动场地有大片自然林地,请注意自我防护,保护自身安全。1. 园区是恢复生态的山林地,请注意不要破坏环境植被。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北安河,西山风景长廊 (邮编:100194)
1.乘地铁:16号线北安河站下车,换乘公交车544三站至终点站,向西步行过铁道口向北900米。2. 自驾车:行至北清路西端,右转100米丁字路口左转,向西沿阳台山路过铁道进入西山风景长廊旅游路,右转向北前行900米